9月18日下午3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主持例行新闻发布会。
对于“欧盟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仍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提问,何亚东表示,中方希望欧方不将关税武器化,消除市场壁垒,鼓励公平竞争,顺应产业合作大势,共同为产业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近日,大众集团宣布将推出售价2万欧元的ID.1小型电动汽车。2025年慕尼黑车展上,宝马、奔驰、雷诺等多家欧盟车企也发布了新能源战略和概念车。
“首先,我们祝贺欧盟车企即将推出2万欧元低价小型电动车,这符合市场的选择和消费者的期盼。欧盟消费者需要种类更多样、性能更先进、价格更优惠的产品。”何亚东说,中国电动汽车推动了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欧盟车企完全有能力适应市场竞争,参与行业变革。
其次,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合作带来的超高性价比,正是推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同时,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根本原因,更是助推包括欧盟在内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动力。
再次,欧方不能一手高举气变大旗,一手又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保护主义没有出路。欧方仅因为中国电动车高性价比,就毫无根据地给中国车企贴上“补贴”标签,并以莫须有的“损害威胁”名头滥用反补贴措施,实质是设置市场壁垒,干预自由竞争。实践证明,保护主义挡不住市场的强大力量,更拦不住欧盟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最后,合作才是正道,我们欢迎欧企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愿意推动电动车领域合作。大众和小鹏,斯特兰蒂斯和零跑等合作,正在激发欧盟市场的创新活力,中国电池也为欧洲电动汽车注入强劲动力,这些都充分彰显了中欧电动汽车产供链深度融合的内在需求和强大韧性。”何亚东说。
此外,有媒体报道,欧洲猪肉产业最终可能要为汽车产业引发的问题“买单”,多家西班牙猪肉行业组织和企业呼吁欧委会与中方通过对话实现互利共赢。
何亚东表示,对欧盟相关猪肉产品反倾销调查是应中国国内产业申请发起的。立案后,调查机关严格依据中国法律规定并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开展调查,充分保障各方权利,客观、公平、公正地作出初裁。调查过程中,中方与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欧盟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成员国政府保持良好沟通,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并将继续依法依规推进调查。
“中方始终审慎、克制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今年以来,中方未对欧盟发起任何原审调查,仅在3起案件中作出裁决。”何亚东介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欧盟对中国已发起7起原审调查,占其对外调查总量的近40%,涉及约35亿美元中国出口,并对28起案件作出初裁或终裁。目前,欧方正在执行中的对华贸易救济措施95项,涉及约393亿美元中国出口。
何亚东提到,特别是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中,欧盟在没有任何盟内产业申请的情况下自主发起调查,调查过程和结论不合理、不合规,并以所谓“损害威胁”推测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对此,中方已诉诸世贸争端解决机制。尽管如此,为落实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中方始终秉持最大诚意,与欧方开展了20多轮磋商,全力寻求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对话与合作是产业所求、民心所盼。中方开放合作的立场不会变,对话磋商的原则不会变南昌股票配资,并已为此做好准备。期待欧委会切实落实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正视产业呼声,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双方关注,为中欧产业发展营造开放、稳定的市场环境。”何亚东说。
粤有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